無聊,是怎麼樣的心理狀態?
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暨臨床心理師王意中指出,每個人對於無聊的感受度都不盡相同,一般來說,無聊的心理狀態是當人不知道能做些什麼事情或是當下無法(沒辦法)做些什麼事情;此外,當人現在正在做的事情與他本身預期想要做的事情並不相同時,在情緒上會出現煩悶、枯燥,甚至是焦慮的感受,也會以無聊的心理狀態來形容。
給孩子空檔的時間不等於讓孩子無聊
曾有報導翻譯了美國心理學家Laura Markham的文章,內容談到讓孩子擁有無聊的時間能為孩子帶來的好處,包括他們會開始自己尋找打發時間的方法,例如,進行各式各樣的創作,這就是刺激想像力與培養創意的基礎。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則認為,有時候在翻譯外文資料時,可能用字並不是那麼精準,事實上,當人長期處於無聊的感受之中,也可以說是歷經一種無法投入當下事物、生活的感受,若長期下來,是會對自信心產生影響的。
因此,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認為,與其說父母是要讓孩子無聊,不如說是父母應該要適度的給孩子一些空檔的時間,這些空檔是能夠讓孩子自己決定想要做任何事的一段時間。
此時,父母不應以自己的評價標準去定義孩子是否有好好妥善規劃利用時間,而是應該放手完全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與決定,因此,即使孩子想要在這段時間中對著天空發呆,看似沒有任何生產力的行為,事實上,對孩子而言,他也是正享受做著自己喜歡事的樂趣,並不是無聊唷!
讓孩子能有機會多元體驗vs.塞滿孩子的時間
爸媽要能學著提醒自己別總是設法填滿孩子的時間讓他們不無聊,但是,許多爸媽也會認為他們所做的並非刻意要去塞滿孩子全部的時間,只是很單純地希望孩子在年紀小的時候能有更多機會體驗多元的活動,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喜好、樂趣。那麼,到底該如何拿捏為孩子們安排活動與給他們一些空檔的時間兩者間的界線呢?
多元體驗不等於滿滿的課程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表示,其實,讓孩子擁有多元的體驗不等於帶著孩子上各式各樣的學習課程,有時候帶著孩子走進大自然,吹吹風,牽著孩子的手,一起抬頭看看天空中雲朵的變化、觀察每個季節不同樹種葉子有著不同顏色的變化,也能夠培養起孩子對周遭事物的敏感度與好奇心。
觀察每個孩子不同的特質與需求
此外,爸爸媽媽也可以觀察孩子不同的特質與需求,例如,有些孩子特別喜歡在戶外的草地上跑來跑去,有些孩子則偏好做一些室內靜態的活動,爸媽可以依照對孩子的觀察,讓他們能有多一些的時間從事他們樂在其中的活動,而非每個活動都平均分配時間,把生活塞得滿滿的。
不同環境有各種不同刺激
《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一書提及,與其花錢送孩子去才藝班或補習班,不如把時間省下來,帶著他去戶外踏青。觀察力是訓練出來的,不同的環境有著各種不同的刺激,孩子透過熟悉、區辨(先熟悉才發展得出區辨力)、推理、假設、驗證的步驟,學習相關的事物或概念,這種學習是最有效的。
當孩子主動抱怨:「我好無聊?」
觀察孩子心中可能藏有不敢說出口的需求
有媽媽提到,5歲的孩子會常常在她旁邊重覆嚷著:「媽媽,我好無聊唷!」此時,大人們究竟該如何回應或引導孩子呢?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表示,這樣的狀況其中一種可能是,孩子可能並沒有把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表達出來。
例如,孩子的意思是:「媽媽,我好無聊唷!我現在好想玩電動!」「媽媽,我好無聊唷!我現在好想去公園玩!」有可能是孩子知道媽媽並不喜歡、不准他玩電動,或他也知道現在的時間已經很晚了,無法去公園玩了,所以孩子並沒有接著在後面直接傳達出他當下內心真正想要做某些事情的需求。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建議,當孩子一直跟在爸爸媽媽後面喊著「我好無聊」時,與其告訴孩子自己去找事情做,不如試著問問孩子:「那你現在有沒有特別想做些什麼事情呢?」也就是說,仔細觀察一下孩子表達無聊時,他背後真正的動機是什麼。
迷思:「有爸爸媽媽陪你,你怎麼會無聊?」
有些媽媽聽到孩子重覆喊著無聊時的第一個反應是:「有媽媽陪你,你怎麼會無聊?」王意中臨床心理師提醒,孩子喊無聊的其中一個可能只是因為孩子與大人的期待或預期不同的緣故而已,家長無須因為孩子喊無聊而情緒性地責罵孩子。
大人覺得有意義的事,孩子不見得樂在其中
先聽聽孩子的需求,而非馬上為孩子安排活動
有些爸爸媽媽會在孩子喊無聊的時候,馬上就幫孩子設想出許多活動,例如,馬上拿繪本給小孩要他看,認為利用空閒時間看繪本(看書)是最有意義、對孩子最好的安排,甚至認為孩子應該要學著樂在其中;然而,如前所述,無聊的感受其實是一種相當主觀的經驗,孩子當下不想要看繪本,不見得是他真的排斥,或他是一個不喜歡看書的孩子,而是那件事情真的不是他當下真正想做的。
家中有三個寶貝的王意中臨床心理師,進一步與我們分享他自身的經驗,「農曆年前,家裡三個孩子跟我們說,他們好想要去附近的國小玩溜滑梯,我跟太太就帶著他們到國小去玩了;到了第二天,他們又提出相同的要求,覺得好好玩想要再去玩,這時,我跟太太也就再帶著他們去,讓他們玩個盡興;沒想到的是到了第三天,他們並沒有想要做別的事情,提出其他的需求,還是一樣跑來問我跟太太,可不可以再帶他們去玩溜滑梯,因為真的好好玩,好想要再玩。
我跟太太其實心裡面覺得還真有趣,只是一直重複玩溜滑梯而已,竟然可以讓他們那麼開心,那麼想要去玩…。」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說。
重複學習的重要性
《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一書提到,重複學習的重要性,可以在孩子喜歡重複讀同一本書中看出,因為他每讀一次,大腦的迴路便重整一次,當他每天都在經驗新的東西時,每一次的重整便會使他的背景知識更豐富,使他再讀一遍時感覺不一樣,因此,他就不覺得厭煩了。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說,自己孩子連著3天、4天都雀躍地要求帶他們到一樣的地方做一樣的事情(玩溜滑梯)的經驗說明了,很多時候大人與孩子的感受與想望真的是大不相同,有很多事情,是孩子們瘋狂的樂在其中,大人卻常常會懷疑孩子們重覆做著那些事情,難道不無聊嗎?
事實上,若換個角度思考,很多事情是我們大人自己覺得相當有意義,孩子們也不見得會有相同的感受與看法,或是真如我們想像的樂在其中唷!
擔心孩子無聊?為他添二寶?
有些爸爸媽媽會覺得家裡就只要孩子一個人,總是一個人畫畫、看書,好像很無聊孤單,是不是因為孩子沒有伴,所以才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來,老是喊無聊?是不是真的要為孩子添個弟弟或妹妹,別讓孩子一個人繼續無聊下去比較好?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說,首先,爸爸媽媽從外觀察與想像孩子的感受,不見得是孩子真正的感覺,「只有一個孩子,他一定常常會感到無聊孤單。」也許只是爸媽主觀性的認定。
此外,這樣的情況,可以先從為孩子找可以一起玩的同儕玩耍開始,同儕的陪伴,與弟妹跟父母對孩子來說是不一樣的,孩子喜歡與同儕玩在一起,跟差不多年紀的同儕一起遊戲時的學習也是最快的,等到二寶出生,能夠與大寶真的產生互動、玩在一起,也並不是短時間內的事。最後,生二寶也攸關每個家庭的經濟考量與長遠的計畫,不宜單單只是因為擔心孩子無聊、孤單,就決定要為他添個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