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每日科學”網報道,默里·施特勞斯新研究主持人之一表示,研究人員深入分析4項相關研究后發現,父母打孩子屁股或其他肉體懲罰,關系著青年期的以下三種性問題的增加:
1、言語或者暴力強迫約會對象與之發生性關系。
美國“每日科學”網報道,默里·施特勞斯新研究主持人之一表示,研究人員深入分析4項相關研究后發現,父母打孩子屁股或其他肉體懲罰,關系著青年期的以下三種性問題的增加:
1、言語或者暴力強迫約會對象與之發生性關系。
初生的小家伙們張著可愛的小嘴四處找東西吃,鉆進母親的懷里尋找乳頭是孩子的天性,與生俱來。初生的小家伙們健康成長離不開營養的供給,那小家伙們需要的營養又從哪兒攝取呢?除了母乳喂養之外還有其他方式嗎?一起來看看吧!
1.最好的營養攝取方式母乳喂養
當孩子長到三四歲時,總愛收集一些“破爛”,像螺絲帽、玻璃瓶、小棍子等一些毫不起眼的東西都被孩子視為珍寶,百玩不厭。家長們看著就擔心,孩子還小,萬一吞了怎么辦,就算不吞,那東西也臟得很,硬是拿走吧,又哭天搶地的……
寶寶為什么會對垃圾情有獨鐘?
【台灣醒報記者鄭宇晴台北報導】什麼都不教比較好?還是什麼都提早教好?全國教師總公會19日舉行記者會,關心幼兒園選擇議題。與會媽媽們紛紛表示,有些幼兒園過早要孩子學習讀寫算,反而會影響孩子上學後的學習動力。「什麼都不教」、陪孩子玩耍的幼兒園,反而讓孩子們上小學後仍保有學習熱忱,並培養出正確的學習習慣。
在全教總19日舉辦的「挑選幼兒園」記者會上,除了提供家長優質幼兒園的挑選指標外,現場媽媽們也分享孩子讀幼兒園的經驗。小乖媽媽住在台北市信義區,兩個小孩中的老大小乖進入當時非常流行的全美語幼兒園,「結果一點用都沒有」,小乖媽媽表示,幼兒還未擁有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外語學習一中斷,便什麼都沒了,真的很浪費錢。」
照顧幼兒壓力大,根據家扶基金會一項最新調查,發現8成3照顧者會大聲罵幼兒,5成7會對幼兒打手心或打屁股,9成3實務工作者認為照顧者需加強親職知能。
家扶基金會針對經常接觸0-6歲幼兒的八百多位專業實務工作者(含:衛生醫療、幼教保、司法警政、社會福利、心理諮商等人員)進行「親職狀況調查」,發現有8成3幼兒照顧者在遇到困難照顧的孩子時,會大聲斥責,5成7會對幼兒打手心或打屁股,3成1會用力拉扯幼兒,只有3成5左右照顧者在碰到照顧幼兒的難題時會向家人或專業人員求助。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表示,幼兒照顧者情緒失控行為,對於發展中的幼兒身心發展相當不利,可能讓孩子陷入生命危害的風險中,當父母有情緒或壓力問題時,應該向外尋求協助,而非將負面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大人講話,孩子愛理不理;說話時不看人家眼睛;上課學生暴粗口、開黃腔……孩子或學生的「無禮」行徑,背後究竟透露什麼訊息?如何引導孩子以禮待人?
一、遇見人不主動打招呼
狀況:在電梯碰到鄰居,五歲的小明趕緊別過頭,躲到媽媽背後。
可能原因:
大人可從孩子的年齡、特質、場合等分別去觀察,了解孩子「不主動打招呼」的情境與對象,是偶爾因注意力放在別處而忽略,或是不分場合的普遍性習慣,還是針對「特定人物或場合」所展現的行為。
可以怎麼做:
年紀愈小的孩子,遇見不太熟悉的人,第一反應往往是警戒與退縮,這是保護自我的自然反應。大人這時可透過「小寶,這是住在隔壁的李媽媽」等介紹開始,自然將孩子拉入大人的社交圈,而不是動不動就用「怎麼不叫人?這樣沒禮貌」來責備孩子。
當我們期待孩子主動打招呼時,也可釐清雙方對「打招呼方式」的期待是否一致。台北市金華國中校長黃景生說,打招呼不見得都得大聲說「老師好、同學早」;碰上天性害羞的孩子,方式可能會拘謹些,即使只是眼神接觸的微笑、點頭、揮揮手,都可視為孩子練習回應的過程。大人先示範出自己熱情溫暖的一面,循序漸進,接受不同的打招呼方式。
還有一種比較棘手的情況是:隨著孩子年紀漸長,有可能會因不喜歡某位親友,而不想主動打招呼。友緣基金會副執行長黃倫芬曾碰過一個案例,由於孩子總覺得媽媽被阿嬤欺負,所以常會瞪阿嬤、不打招呼。
「讓孩子過度承擔大人的情感,對小孩的發展並不利,」黃倫芬指出,有時候小孩會很想替弱勢、或善待他的一方出氣;此時若大人能替自己發聲,孩子就不必選邊站,譬如可跟孩子說明「阿嬤的事,媽媽有在處理」。不是好婆婆,不見得就不是好阿嬤。當大人有辦法把兩件事情釐清,孩子也會有寬恕與放鬆的空間。
二、講話不直視對方
狀況:每一次豆豆跟人說話,眼睛總是盯著地板,不看著對方,看起來很沒禮貌。
可能原因:
對多數孩子來說,比他們高大許多的成人,就是一種令人生畏的生物,尤其是他不認識的人。如果孩子天性害羞,「說話時注視著對方」這個要求會更困難。
可以怎麼做:
如果孩子天性敏感害羞,試著讓他知道:「你低頭都不看著阿姨,阿姨不知道你在跟她說話喔!」當孩子做出了對的行為要強化:「你剛剛說話時看著阿姨,很棒喔!阿姨也很高興你跟她說戶外教學的事。」很可能提醒十次只成功一次,但還是要看見孩子進步的地方,給他鼓勵。
不要期待害羞孩子「轉性」成為外向活潑的人,協助他學習一些技巧,能夠幫助他降低人際焦慮。親職專家楊俐容提醒,害羞的孩子有時是很體貼的人,大人要去看見他個性中的良善和美好,千萬不要因此將他貼上「沒禮貌」的標籤。當孩子感覺自己是被理解與善待,才有辦法尊重與善待他人。
因此,大人應想想從孩子很小的時候,你是不是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說話?和人對話時是不是能夠直視對方?如果你也不習慣看對方的眼睛講話,把這當成一次成長的機會,和孩子一起學習吧。
三、接電話沒禮貌,或打擾別人講電話
狀況:如如每次都搶著接電話,但一接起人就跑了,留下電話那頭:「喂喂喂,有人嗎?」如果不讓她接電話,她又哭個不停。
可能原因:
電話對小小孩來說是個迷人的新鮮玩意,小孩因為好奇又勤快,所以喜歡搶接電話。但對小小孩來說,要跟一個看不到人的聲音說話,並做出適當的回應,其實不容易。
可以怎麼做:
電話禮儀與應對是需要學習的。平時透過遊戲,教孩子基本的電話用語:「請問你找誰?」「在,我請他來接。」「他不在。」「謝謝,再見。」當電話那頭不是熟悉的聲音時,要問:「請問你是哪位?」確認:「請問你要找誰?」如果他要離開話筒找媽媽聽電話,要記得說:「請等一下,我去叫媽媽。」
《教孩子學禮貌》一書提到,七歲以下的孩子接電話,成人最好都在場,因為他們還沒準備好請對方留言,也可能無法正確傳達訊息。當孩子夠大,不妨在電話旁放紙筆,請他記下來電者的姓名與電話。
另一方面,孩子也應被教導,家裡有人接電話時必須遵守的禮儀。
你可以在打電話前讓孩子知道要打給誰?會打多久?需要他們配合什麼?如果孩子真的很小,打電話前為他們準備一些零食、活動或影片。但是,如果你已經跟孩子說好五分鐘卻講了半小時,他只好以哭喊、胡鬧來引起你的注意力。
四、用餐禮儀不佳
狀況:帶孩子參加婚宴,孩子老愛玩中間的轉盤,影響同桌用餐者夾菜。而且一個人獨吃了三支雞腿,水果總是撿最大塊的吃。
可能原因:
小小孩很容易受稀有事物的吸引,對他們來說,轉盤或許就像新玩具般有趣。至於看到自己喜歡的食物就拚命拿,有可能是平常在家用餐時,家人都習慣以滿足孩子的需求為優先,以致在公眾用餐場合時,也習慣以自我為中心。
可以怎麼做:
帶小小孩參加正式用餐場合,尤其孩子特別好動時,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時父母得多發揮創意,讓孩子「心甘情願」坐下來好好吃飯。
Ivy’s House 蒙特梭利幼兒園園長莊建宜分享,大轉盤對孩子來說,的確是個有趣迷人的玩意。父母可試著找出既滿足孩子好奇天性,但也不打擾別人的方式,讓長達兩、三小時的婚宴,對孩子不致成為無聊的折磨。
例如,當尚未上菜,孩子就對轉盤躍躍欲試時,可以在徵得同桌者允許下,幫助孩子練習旋轉的力道,並教導他「有人仍在夾菜時,輪盤就不能轉」。當孩子有能力用緩慢、適當的時機與力道使用轉盤,還可以告訴他「待會要夾菜的時候,我會請你幫忙轉」,交付任務給他,提升他在用餐過程的貢獻與參與感。
至於狀況二,則攸關孩子是否具備「換位思考」能力。莊建宜以幼兒園所的經驗為例,他們會讓孩子在用餐拿菜時,從「一次只拿一瓢」開始。這樣做的好處是:小朋友通常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的食量,可以從這個過程中練習估量,也不會因為飯菜裝得太滿而喪失食慾,從中也培養不浪費、顧慮他人的美德。
對國小學童來說,多參加團體活動,可透過接觸同儕的機會,學習顧慮他人感受;也可鼓勵他把學校算數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數一數同桌有多少人,算一算每個人可以吃幾個,會比直接斥責他「吃東西要想到別人」更具體。
五、愛插嘴、上課愛講話
狀況:每次和朋友講話,小潔總是插嘴,不是問我們:「你們在說什麼?」就是硬要說件一點都不重要的事:「媽咪,我們家土司只剩一片了。」
可能原因:
孩子插嘴可能是因為好奇你們交談的內容、因為想到一件事等不及要分享,或者他不說就會忘記。
如果孩子上課時習慣聊天,通常是因為他對課程內容沒興趣,或根本跟不上。
家長怎麼做:
插嘴看似小事,卻很可能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大人需要協助他輪流發言,了解人與人應對時的規則。
黃倫芬建議,當孩子插嘴,跟他說:「我知道你很想講,等我們講完就換你。」然後儘快結束你們的話題。如果他等你們結束才接著說話,要記得鼓勵他:「謝謝你願意等。」等待是一種能力,需要培養;從一分鐘開始,慢慢拉長等待的時間。
有時候,孩子插嘴是在發出某些訊息。例如在路上不期而遇友人,大人聊了起來,而忽略了孩子,他很可能就以插嘴來表示不滿。
六、孩子說不雅詞彙、講髒話,甚至罵三字經
狀況:孩子最近說話會出現「變態」、「屁啦」、「機車」等詞彙。
可能原因:
先檢視家中是否有人也有類似習慣。對年紀稍小的孩子來說,有時只是覺得好玩、新鮮;青少年說三字經,可能是認同自己所屬族群的說話方式,或純粹覺得這樣才能表達感受。
可以怎麼做:
對年紀稍小的孩子來說,新鮮、有趣、會引起同儕或大人注意的語詞或行為,很容易互相感染,可先探究孩子是否了解箇中意義,再伺機決定用忽視、轉移或說明的方式帶過。
幫助孩子釐清不雅詞彙的意義,是引導方式之一。如問他:「跟你不一樣,就是變態嗎?」讓他進一步思索這個語詞給人的感受。
幽默提醒,也是一種因應之道。教育部中央團人權教育諮詢輔導教師陳端峰,曾碰過學生對他說:「老師,你很機車耶!」「那麼是光陽,還是山葉呢?」他用幽默的雙關語方式,提醒學生用語的界線。不當面責罵,並不表示我們覺得那是對的,只是換個方式讓孩子知道。
親職專家楊俐容也建議,當孩子逐步邁入中高年級的自律階段,大人除了可以從認知面討論說髒話的相關概念,從情感面讓孩子同理、體驗聽到髒話的經驗與感受外,也可以從行為面和孩子約定說髒話的行為規範。
【越說越聰明: 0-3歲寶寶對話要領】
在人際關係中,重要的是對話,在媽媽和孩子的關係中,最重要的也是對話;但跟孩子對話時,有很多原則和需要迴避的問題。下面小編為各位父母介紹有助寶寶大腦發育的對話秘訣。
現代人孩子生得少,因此在帶養過程父母總是格外小心,舉凡生活周遭環境清潔,甚至是孩子平時的穿衣哲學,父母無一不悉心照料。雖然凡事講究,乃出於一片好意,但若過度保護孩子,反而會使他們如溫室裡的花朵般,不堪現實環境的衝擊。
家中有5歲幼兒請注意了!103學年度第2學期5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畫補助將於今(2015)年3月開始辦理,申請期限到4月15日截止。
教育部表示,5歲幼兒免學費補助將於3月開始辦理,就讀公立幼兒園者可免繳學費,就讀私立幼兒園補助15000元,弱勢家庭子女還可申請加額補助。家中有97年9月2日至98年9月1日間出生的小朋友,請家長記得向就讀的幼兒園洽詢,也可以在全國教保資訊網瀏覽查詢更多就學補助資訊。
功課1-充實保健知識:閱讀聲譽良好的育兒書刊,以獲得正確的兒童保健資料,避免聽信人云亦云的謠言、或是網路上流傳沒有根據的種種說法。
功課2-以身作則,養成孩子有益身心的生活習慣:例如,家長們自己就要規律運動,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垃圾食物等,因為孩子的模仿力很強,家長的一舉一動,他們都看在眼裡,未來就演變成他們的習慣與行為。
平衡能力,并非僅指孩子是否能夠走穩路,它還包含了很多我們平時不夠了解和注意的內容。例如就連耳朵內部,還藏著人體重要的平衡器官。所以平衡能力是一個整體的能力,它的發展是其他感覺發展的基礎。
1、身體平衡的重要性
要謹慎對待寶寶過分依戀父母
(轉)孩子都五六歲了,還形影不離地跟著父母,極不情愿到幼兒園去,回家后就纏著父母和他玩,甚至還讓父母抱,否則就悶悶不樂或者大哭大鬧……有的父母為此很著急,但又沒有辦法;有的父母認為孩子對自己親熱是好事,雖有些煩,但也只好聽之任之。孩子喜歡與父母在一起,是親情的一種表現,值得肯定,但是這種依戀行為會因為獨立性的增強而逐漸減弱,像以上這種依戀就要引起重視了。
山上有兩個寺院:A寺院和B寺院,A寺院的僧眾不和合,整天吵架,因此大家生活都很艱苦;而B寺院僧眾很和諧,所以過得很和樂。
許多家有兒女就讀國小的爸爸媽媽,往往會提起孩子很難長時段安靜讀書、寫功課,尤其缺乏專心度;而針對孩子的好動、不安定,身為父母的似乎只能落得焦慮和無奈。
Ⓞ 到底要怎樣才能培養出孩子的專心度?